南通网讯(特派记者组)
未来发展不是光靠吃苦耐劳就能解决的
企业要创新,包括文化上也要创新
企业发展靠什么?我们以前常说艰苦奋斗,是对的。我们这一代人,不就是比较勤俭、比较勤奋么。但未来的发展,光靠这个不解决问题。现在是“互联网+”的时代,很多东西是颠覆性的,我们过去的一些习惯做法已经跟不上了。包括现在还在倡导的许多东西,搞不好会束缚未来的发展。
我们国家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。所谓新常态,对制造业来说,实际上就是产能过剩了,未来的出路是很成问题的。怎么办?不仅别的企业感到困惑,我们也感到很困惑,有危机感。
社会的需求是有限的。比如中天科技所在的电网、通信领域,大规模的建设是具有阶段性的。现在电网就很明显,特高压工程搞得差不多了,建设的步伐、投资的力度肯定要变,这个市场很快会有变化。我们投入这么大的产能,也就能再做这么几年。以后做什么?这直接就是问题啊。这个问题,就不是光靠吃苦耐劳、勤奋就能解决的。
未来的发展,已经不是光靠过去的传统精神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。这一点,我深有体会。我们过去提倡的,未来是不是提倡,很值得思考。如果还是只讲勤俭节约、吃苦耐劳,可能还不够,因为这些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已不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。所以企业要创新,包括文化上也要创新。
工业4.0,要靠年轻人来做
年轻人需要踏实的作风、长期坚持的毅力
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社会的确在变化。我就在想,要不要早一点让年轻人来把这个担子接过去。
现在年轻人可能想得更多的是互联网的东西,是信息化的东西。对这些,我们这一代人了解不多,是弱的。我们平时发个简单的邮件,都是人家帮着设置好的。这种情况下,像工业4.0,我们这一辈人肯定不能做得彻底,要靠年轻人来做。
我们有个周报制度,管理层100多号人,每个人每周都必须写一份工作报告,我要一份份看过去,然后要形成一个周报汇编,列出重要的问题。这个周报,每人只许用一张纸,汇编返回去也只有一张纸,不准用第二张纸。这就很花工夫、很花时间。我就怕我完全退了后,这些踏实的、天天要坚持的事情,年轻人坚持不了。这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毅力。其他方面,年轻人都比我强,起码普通话比我讲得好。
年轻人需要踏实的作风、长期坚持的毅力,特别是做制造业。我要求还是比较严的,年轻人就是要踏实谦卑,不能“老相”(方言,指摆老资格。编者注)。但是不管怎么说,年轻人是企业的未来,长江后浪推前浪,中天的未来也是属于年轻人的。我们的责任是如何让年轻人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。
大产业要有大市场
最大的出路在国外,当然走向国际也是有风险的
2015年,我们制定了《中天2025发展规划纲要》,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销售收入600亿。有人认为太保守了,要做到1000亿。我觉得,能一步步做到600亿,就很不简单了。做制造业的,真正实打实地做产品,能做到这个规模很不容易。
无论是600亿,还是1000亿,没有几个大的产业撑不住。大产业要有大市场。上周我们搞了一个创新研讨会,根据我们这些年发展的体会,只有做大众市场,量才能上得去。做小众市场,就要像德国人那样,做成单项冠军、小而精,但盘子做不大,即使做成世界第一,也不过几亿、几十亿的份额。
我们考虑,要想做成规模,一定要瞄准大众市场,切入比较大的产业,为最终产品做配套,这样市场才能做大,企业也会长大。中天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,特别是电力这块,去年业绩、今年业绩都很好,但很快就会发生变化。坦率地说,这个方面,我们还是很有担忧的。
最大的出路在国外市场。总书记连续出访“一带一路”国家,就是开拓大市场。中天这10年扩张很快,已经是国内排头兵,所占的份额已经很大了,不可能再把别人挤掉,在国内市场要保持像前几年的增长,难度很大。所以我们现在主要心思也是盯国际。我们在印度、巴西、乌兹别克斯坦已设厂。在印度的厂,前两年亏损,去年扭亏为盈。在那里我们买了100亩地,一期用了一半,二期准备扩产。还准备到周边的国家去投资。
走向国际风险也是蛮大的。今年国家电网公司接了埃及的一项工程,我们中标了。结果因为铝价上涨,做下来亏损3000多万,但考虑到市场,你只能下决心做,硬着头皮也要做。还有前几天高盛来找我们,说瑞典有一家海缆工厂要出售,要价9到10亿美元。我们负责海外收购的同志很积极,认为这个企业技术水平高,我们不收购就会被同行抢了去。但最终我们没有接盘,因为依中天现在的能力,一次性做50亿人民币的投资还吃不消。如果去收购,表面业绩翻一番都有可能,但搞不好就是一个“大坑”。我认为,中天能长期坚持20%的年增长,是比较稳妥的。
合资的开始就是学习比赛的开始
学会过程管控,重视过程、关注结果
中天是在向别人学习中成长起来的。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张孝强曾说过,和外国人合资,要么图市场,要么图资金、品牌、技术,大家互补,才能走到一起来。这句话讲得很精辟。我们和日立一起合资搞特种光缆,双方谈判很艰难,日方习惯以技术作价出资,但因为我们自己基本掌握了技术,他们不得不同意拿出真金白银;日方提出“日立”两个字要收钱,我们也提出“中天”品牌在国内光缆市场上同样响当当,也应收费。对方没办法,最终同意双方品牌都对等收费,前后谈了一年多才签订协议,开始合作。
合资的开始,就是学习比赛的开始。记得还有一位行业专家老师曾经说过,合资以后总有散伙的时候,在这个过程中,你能把对方的长处学到了,散伙的时候你自己就强大了。我觉得这话很深刻,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合资的开始就是学习和比赛的开始。这些年合作下来,我们就感到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十分严格、缜密,细致、操作性强,值得我们好好学习;日方管理人员就感到中天机制比他们还活,做事效率比他们还高,反过来要向我们学习。比如我们提出,开会必形成纪要、纪要必抓紧落实。我们和大学、研究所或者重要客户洽谈,会议一结束马上就形成纪要,大家签字,有据可查。这本来是我们向日本人学到的东西,但我们比日本人做得还好;过程管控,我们也是向日本人学的,就是重视过程、关注结果。过程不重视,最后形成了坏的结果,后悔有什么用呢?在与日立合作过程中,日立有十大管理办法,中天也有一套管理办法,我们在学习借鉴日立十大管理办法的基础上,形成了中天的《双十管理办法》。这就是双方合资互相学习比赛的效果。
这么多年来,我们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,也吃了很多亏,走了很多弯路。但我们把每一次合资都当作学习的机会。当年和瑞士一家公司合作,三年不到分手了,但这个过程中,我们熟悉了瑞士人的思维方式、行事理念。与德国人搞的一家合资公司,时间虽然不长,但也学到了德国人严谨、认真、专注的工作态度。
电力、通信是现代化的制造业,技术发展速度很快。我没接受过专门的教育,高深的理论讲不了,但既然进了这一行,就必须学,必须知道它的趋势、方向,了解同行在干什么、用户在想什么,我们有什么长处和短处,否则必然会被淘汰。一方面,我会买些行业上的书,把基本概念搞清楚;另一方面,我们经常请很多专家来讲课。每次讲座,我都是记得很全的,随时随地学习,不懂就问,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。我能把专家理论的东西和在实践中理解的东西很好地结合在一起,几次重要的产品鉴定会以及企业宣传片中关于产品的描述,都是我写的。
新常态下,我们推行精细制造,但员工的素质跟不上,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抓员工素质,培养、培训一直没有停。前些日子报纸上登权威人士写的文章,提出现在的经济是“L”型。我们做制造业的,对此看得比较清楚,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,6.5%的速度持续10年就不简单了。我们的产品要走出去,靠的是员工素质,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。
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,
应该感恩这个时代
党的政策、领导关心和员工努力,是中天发展最根本的东西
中天走到今天,我深切地感受到,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。
当年我们做砖瓦也是做得很好的,周围的老百姓指名要买我们的砖瓦,日子也是蛮好过的。秦砖汉瓦几千年,老百姓需要,这碗饭还是能吃的。但那时毕竟年轻,每年县里开工业表彰大会,首先是机械、电子、纺织、化工,最后才是建材,当时就觉得这不应该是最后的出路。尤其是我们做砖瓦所需用的泥土资源逐渐枯竭了,加上愿意做砖瓦水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。那搞什么呢?当时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。首先是到南京联系搞皮线厂,结果竞争不过浙江人,产品卖不掉。后来通过熟人找到上海电缆所,专家介绍说,弄光缆吧。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光缆,不会弄怎么办?又找到中国电子工业部上海23研究所,帮我们搞培训,就这样开始走上这条路。
当时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,趁着这股东风,在南通市、如东县很多领导的帮助下,我们与台商成立合资公司,进口关键设备,组织生产。当时正好赶上我国信息产业大发展,电话从四位数、六位数,变成八位数,市场越来越好,我们呼呼地就把光缆弄起来了,企业发展也上去了。所以现在我经常讲,企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,是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,我们应该感恩这个时代,感谢众多的专家学者把我们引上了通信产业之路,也绝对不能忘掉各级党政领导的帮助和支持,没有这些,搞不好早就半途夭折了,因为碰到的事情都是生死攸关的。
有一次省委原书记罗志军在南通开企业家座谈会,我在发言中讲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。罗书记跟我开玩笑,说我很讲政治。其实我说的都是心里话。我有切身体会。没改制之前我们是乡镇企业,我买一辆“桑塔纳”,有人就说没经过批准同意,你买什么汽车?当时连买个电视机也要申请,集体资产你怎么好这么搞呢?买了汽车要烧油。当时没有加油站,要用油得批条子,一次批半吨,每次开车前都要到特定的地方拎上几桶,再用皮管导到汽车里。所以说,改革开放的政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,这句话是有深刻的含义。年轻人读不出来,我有切身体会。
上次领取“张謇怀”时,我说了三句话,第一句话是感谢党的好政策,第二句话我说的不能忘记各级政府和领导,第三句话是公司员工和班子的努力。这是我的肺腑之言,也是中天最根本的东西。
中天的根在如东、在河口
位卑不敢忘忧国,把企业做好,这是我们的一份责任
我在办厂之前做过生产队会计。现在经常看到我们原来大队的人在中天打工,觉得很亲切。
我出生在这里,小时候就在这里长大,对这块土地非常熟悉,是有感情的。用老百姓的话说,薛港河边,就是我的发祥地。这个地方对我们是得利的、吉祥的,老百姓是支持我们的,地方政府是关心我们的。
现在随便出差多远,周六周日只要有可能,我都会回到河口。经常县里领导给我打电话,问我在不在上海。我哪里在上海啊,我在上海不习惯,在上海睡不着,睡到这里来就踏实了。
各级领导关心中天,经常问我们有什么意见。过去我们见领导,就谈交通,现在交通改善了,我就谈土地指标和生态。我们有能力做的,我们就自己做;我们做不了的,还要请政府关心。大家都知道,河口是如东工业重镇,很重要的是来自于中天的税收。我们还要让周围的老百姓有个好的环境,尽到一份自己的责任。
2015年,那位曾与我们合资的瑞士客人,主动提出回中天看看。当年分开的时候,中天才几个亿的规模,去年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过200亿了;当年他在的时候,找个翻译都难,现在我们每个厂接待人员,都用英语直接与他交流。我跟他说,中天的发展就是中国这20年的缩影。他大吃一惊:没想到发生这么大的变化。我用我们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的老朋友,中国发展了。
在与日本人打交道的过程中,我感觉日本企业明显地配合他们的政府。特别是钓鱼岛事件后,比如说日立电线与我们的合作,尽管日方高层也承认,在中国十多个合资企业中是最好的、最省心的,尽管合作还没到期,但他们一样坚决撤资,没有任何理由。
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我有这个基本的政治意识,就是像我们这样的企业,位卑未敢忘忧国。记得香港刚刚回归不久,我到香港去,当地人与我聊,问我对共产党、对大陆的感觉。我脱口而出:儿不嫌母丑。我们确实有很多方面的不足,但我是她的儿女。当时我觉得这句话最能代表我的心,最简洁,其他的话都没有这句话有力。对方没话说了。
所以我觉得,中天就应该“不用扬鞭自奋蹄”,把企业做好,这是我们的一份责任。如果企业萎缩了,对政府的贡献少了,给职工和周边老百姓的收入少了,没法交代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